2019-09-10
防癌由健康生活與飲食做起,雞、魚等白肉一般被視為較健康的肉類選擇,惟英國牛津大學長達8年的追蹤研究首次發現,進食雞肉有機會增加患血癌或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風險。有本港醫生指出,除食物選擇外,煮食方法等亦有機會誘發癌症,籲勿杞人憂天。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由2006至2014年間,持續追蹤並收集47.5萬名中年英國人的生活習慣數據,分析當中的飲食習慣與病歷關係。
與血癌及前列腺癌等有關聯
結果發現,當中有多達2.3萬人患上癌症,並指進食家禽類食物與患上惡性黑色素瘤、其中一種血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以及前列腺癌等風險成正比。但研究結果只顯示,進食雞肉與特定癌症之間的相聯關係,當中的因果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另亦有假設提出,雞肉中的致癌因素或與烹調方式有關,例如是否食用炸雞等。該項研究已刊登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表示,研究僅發現出「進食雞肉」與「患癌」之間的關聯性,並未顯示出當中原因,推斷當中患者或可能同時有「喜歡吃紅肉」、中央肥胖等共同點,未必與進食雞肉與否有直接關係,但仍需待進一步研究。
港醫生:白肉一般較健康
時下不少雞隻被注射荷爾蒙針刺激生長,變成俗稱的「打針雞」;梁坦言當中的雞肉或含有女性荷爾蒙,長期食用可能對人體有不良影響,包括有機會引發女性子宮頸癌、乳癌等,但與男性荷爾蒙相關的前列腺癌並無直接關係。他又指出,在醫生角度而言,白肉一般較紅肉健康,呼籲大眾切勿因應研究過分擔心,只要均衡飲食、少肉多菜即能有效防癌。
英國牛津大學早前另一個研究指出,每天進食一塊25克的紅肉及加工肉類人士,患大腸癌風險可增加20%。研究也發現,酒精也是增加患大腸癌風險的因素,麵包及穀物食物中的纖維,可減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防癌4招:
1/ 均衡飲食
2/ 少肉多菜
3/ 以蒸、煮方式取代油炸等方法煮食
4/ 避免進食大量「打針雞」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由2006至2014年間,持續追蹤並收集47.5萬名中年英國人的生活習慣數據,分析當中的飲食習慣與病歷關係。
與血癌及前列腺癌等有關聯
結果發現,當中有多達2.3萬人患上癌症,並指進食家禽類食物與患上惡性黑色素瘤、其中一種血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以及前列腺癌等風險成正比。但研究結果只顯示,進食雞肉與特定癌症之間的相聯關係,當中的因果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另亦有假設提出,雞肉中的致癌因素或與烹調方式有關,例如是否食用炸雞等。該項研究已刊登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表示,研究僅發現出「進食雞肉」與「患癌」之間的關聯性,並未顯示出當中原因,推斷當中患者或可能同時有「喜歡吃紅肉」、中央肥胖等共同點,未必與進食雞肉與否有直接關係,但仍需待進一步研究。
港醫生:白肉一般較健康
時下不少雞隻被注射荷爾蒙針刺激生長,變成俗稱的「打針雞」;梁坦言當中的雞肉或含有女性荷爾蒙,長期食用可能對人體有不良影響,包括有機會引發女性子宮頸癌、乳癌等,但與男性荷爾蒙相關的前列腺癌並無直接關係。他又指出,在醫生角度而言,白肉一般較紅肉健康,呼籲大眾切勿因應研究過分擔心,只要均衡飲食、少肉多菜即能有效防癌。
英國牛津大學早前另一個研究指出,每天進食一塊25克的紅肉及加工肉類人士,患大腸癌風險可增加20%。研究也發現,酒精也是增加患大腸癌風險的因素,麵包及穀物食物中的纖維,可減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防癌4招:
1/ 均衡飲食
2/ 少肉多菜
3/ 以蒸、煮方式取代油炸等方法煮食
4/ 避免進食大量「打針雞」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