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政府近年致力提倡「居家安老」概念,令護老者角色日漸加重。近日有調查發現,約80%受訪男性護老者表示,於未來1年有需要使用不同種類及程度的服務;有聚焦小組組員更表示難找傾訴對象,長期受壓恐產生「爆煲」的潛在危機。
救世軍於去年8月至10月期間進行了「男性護老者照顧壓力及服務需要調查」,透過電話或面對面的形式,訪問全港共204位男性護老者,評估他們的照顧壓力、抑鬱程度、服務需求等範疇。
調查結果:
| 60歲或以下男性護老者 | 60歲以上男性護老者 |
風 險 因 素 | 1/ 缺乏親友支援 | 1/ 為人兒子 |
2/ 與被照顧者不同住 | 2/ 缺乏親友支援 | |
3/ 照顧年期在10年以下 | 3/ 金錢不足以應付日常需要 | |
4/ 每日照顧時間在6小時以下 | 4/ 被照顧者的身體狀況較差 |
80.6%受訪者表示,未來1年將有需要使用不同種類及程度的服務;當中以「協助照顧長者日常生活」需求最大。60歲以上的護老者更希望多認識社會各方的支援服務,以及在有需要時能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是次受訪的男性護老者自評抑鬱程度較低、自評照顧能力亦不俗,但並不代表男士不受負面情緒影響。有聚焦小組組員表示,男士自尊心強且不習慣將感受宣諸於口,難於尋找傾訴對象,對於壓力傾向默默強忍,不會對人輕言苦況。亦有組員認為,男士一般以解決問題為本,很少會接觸自己內心感受,長期受壓會產生「爆煲」的潛在危機。
其實不論是男性或女性護老者,其為照顧長者所作出的貢獻和犧牲均應得到同等的肯定和尊重。護老者協會期望政府帶頭營造社會對護老者的認同及肯定氣氛,以建立一個護老者友善的社會。
上載日期:2015年2月6日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