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急升導致打工仔難以買樓?到底打工仔的薪水能否負擔上車?
繼《一張圖明晒大專生20年收入慘況》後,TOPick 再把政府統計處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 」,及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人住宅 ─ 各類單位平均售價」的A類別住宅(約為427呎或以下單位)作比較。
結果發現,港島樓由1999年的每呎3,890元,一直上升至去年的11,981元,樓價升幅超過200%,但以全港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的1.5萬元計算, 打工仔的月薪能負擔至少「1呎樓價」,如果打工仔每月接近不吃不喝29年,相信也買得起上車盤!
1. 樓價急升兩倍
港島、九龍及新界的樓價在15年間急升1.5至2倍,雖然平均呎價曾在08至09年間微跌,但其後5年升了至少1倍,但打工仔的月入中位數只升了約36%,追不上樓價升幅。
雖然現在打工仔月薪仍能負擔至少1呎上車盤,但反觀15年前,打工仔的月薪相等於2至3呎的上車盤呎價,可見樓價升幅之大。 2. 後生仔不要急於上車? 不少人均勸喻年輕人不要急於上車,其實也不無道理,因為他們現時收入亦無法上車。 在2014年,20至24歲具專上教育程度的就業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0,800元,比該年的港島上車盤呎價11,981元更低,即使不吃不喝也無法負擔「1呎階磚」,遑論儲到首期。 3. 家庭供樓亦要15.4年 雖然「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但即使兩夫妻一起合力供款,他們的負擔亦是歷史新高。根據金管局的年報,今年第1季「樓價與收入比率」升至15.4的歷史高位,比1997年的14.6更高。 金融管理局的「樓價與收入比率」是以約538平方呎(50平方米)單位的平均價格與私人住宅住戶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的比率,顯示市民的置業負擔能力。 而歷史新高的15.4意指一個家庭15.4年的總收入,即需要不吃不喝15.4年才能抵銷樓價。在百物騰貴的今天,要圓夢絕非易事。 4. 上車平價之選? 上述數據基於約低於427呎的A類住宅平均呎價,到底還有沒有更便宜的樓盤? 撇除住宅面積的因素,小編早前根據美聯物業網頁的現有樓盤資料,並以2015年6月成交資料,發現全港實用面積平均呎價最低的私人屋苑是元朗慧景軒,平均呎價為7,570元。 假如以一間實用面積515呎的單位計算,該單位的售價大約是389萬元,以7成按揭計算,首期要110萬元。 以下是十八區私人屋苑最便宜的私人樓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