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經濟日報專訊】《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社會事件至今已持續5個多月,有調查指逾7成人心情因此受影響,惟當中不足1%會尋求專家協助。有心理學家指近期求助確有所增加,有僱員因而無法專注工作,亦有中學生因政見與家人爭吵致抑鬱,呼籲港人應主動尋求心理輔導,跳出心理幽谷。
僱員難專注 學生與家人爭吵
災後心理輔導協會及香港心理學協會過去兩星期在非牟利機構和中學等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692名6歲至60歲人士,了解有否受事件影響心情和如何處理內心困擾。結果顯示,73%感困擾的受訪者中,近4成選擇少看相關新聞、7.9%人避談相關內容,只有0.4%人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表示,臨床求助亦由以往每周一宗,增至近期約每2日就有一宗。他舉例有僱員因睡眠質素差,未能專注工作;亦有中學生因與家人政見不同而爭吵,出現抑鬱徵狀包括欠缺動力、不情願上學等。
他稱,少看相關新聞和避談,屬最方便的「逃避」防衞機制,但心理創傷需透過心理治療處理,建議經歷創傷事件的人盡快做心理評估及治療。
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義務總幹事杜永政認同,現時已出現心理危機,臨床所見,求助者有睡眠困擾、社交問題、胃口差等問題,估計部分人已患創傷後遺症,若6個月內未有治療,很可能演變成慢性創傷後遺症。
他建議市民可透過眼動療法(EMDR),先用兩隻手掌快速拍打左、右大腿約3至5分鐘,閉眼深呼吸想着困擾事情,降低負面感覺及想法。
- 治療敏感源,如離開衝突區
- 多向信任的人傾訴
- 多想正面的事情
- 經歷創傷後應盡快接受心理評估和治療
資料來源︰綜合受訪者意見
作者:王詠妍
責任編輯:劉子瑜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