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4
【經濟日報專訊】大學生找工作,成績未必最重要。2位科大畢業生自創「傾得」、「玩得」求職招數,分別贏得歐洲投行、跨國企業青睞。他們分享取勝之道,要把握大學生活「玩得」機遇,盡量參與不同活動,令個人經歷豐富面試對話內容,可令自己更吸引;亦要主動接觸非本地生交流英語,再把握海外交流機會提升溝通能力。
現年24歲的周冠達2018年於科大理學院數學系畢業,同年7月加入一間跨國快速消費品企業擔任客戶銷售經理。他坦言自己畢業成績並不理想,憑其豐富的學習經歷卻吸引了多間公司邀約面試,最終更收到9間包括投資銀行、大型地產商及國際科技公司等企業的聘約,他相信與大學時所參與的活動、實習有關,「學習固然重要,但由於一年級時的成績已不好,便想方設法突出自己。」
親赴日本 求教製「蛋包飯」
周憶述大學二年級時,在網上看到一條有關「蛋包飯」的影片,當時非常想學,便發電郵予身處日本京都的師傅求教,當時獲回覆說不傳授外國人,不過周仍堅持,更告訴師傅早已買機票前往,抵埗後用3天時間說服師傅的徒弟為他說情,成功打動傅向他外傳秘技。
周於三年級時曾於一年內出外交流4次,分別到南韓參加青年亞洲創業比賽、到英國牛津大學參與短期課程、到矽谷及史丹福大學交流,及暑假時往四川成都的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實習;其中到英國牛津大學上課時,他向當地教授介紹自己畢業作品的概念,是利用電腦製作人臉,以提升人臉識別技術準確度,對方聽後很感興趣,邀他留下聽課,令他獲牛津當兩個月交換生的機會,最終畢業作品奪甲等。
周認為,從前自己是一個保守的人,惟大學4年他嘗試踏出舒適圈,令他成為不甘受限、主動及有創業家精神的人;他又指自己現時的夢想為開辦有關改善香港住屋問題的社企。
現年22歲的柯嘉寶,2019年於科大工學院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畢業,同年8月加入一所歐資投行擔任技術分析師。上大學後認識世界各地的人,讓柯擴闊視野,增加與外國人相處的經驗,令他求職時具優勢。
但原來柯從小較少主動與人攀談,是較內向的人,中學時期甚少參與課外活動。柯憶述,考入科大後,參加了迎新營及學長計劃,發現不少師兄、師姐十分積極協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受他們影響,他決定加入工學院學生會,更成為會長及學生大使,與來自海外的學生合作舉辦活動。
獅城交流 了解當地文化
柯表示剛開始時較少接觸非本地生,「多說句英語都感到壓力」,但於一次有舊生參與的活動中,發現他們不怕與外地生接觸,更助他與外地生對話,令其覺得「他們做到,我都做得到」,遂願踏出第一步,「曾以為與外國人交流需用深奧的英語,惟發現以簡單口語已可,最重要的是膽量。」
柯於三年級到新加坡一年作交換生,令他能多了解對方的背景和文化,「平日在香港身為大多數,較少需要融入圈子,惟成為少數後,真切體會到自己與當地人溝通的願望」,他回港後亦決心要與更多非本地人交流,助他人融入本地,遂參與不同交流活動,教外地生廣東話及本地文化。
現時柯平日的工作需要與外國人傾談,他亦是團隊中唯一港人,其他同事分別來自英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平日的工作以全英語溝通;他稱慶幸自己早在大學裝備好外語,助他在職場上加快適應。
作者:洪芷晴
責任編輯:劉子瑜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