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推行多元化的職場,在亞洲企業似是新興概念,但不少僱主都意識到,聘請不同性別、宗教信仰、種族以及年齡層的員工,有助企業發展建立良好僱主品牌。
作為國際化的大都會,在港企業更願意吸納各地精英,打造多元團隊。機管局於2018年年初推出「EXTRA MILE 里・想高飛」項目,與機場業務夥伴、社區服務機構攜手合作建構的新平台。項目包含三個先導計劃,其中「先鋒」計劃就為能利用英語及/或粵語溝通的非華語人士提供職業配對及為期一年的就業計劃,培育他們成為團隊領袖,以擔當本地主管與非華語僱員之間的溝通橋樑。
|
投身客戶服務工作增值自己 掌握說廣東話顯信心
「我由最初不懂廣東話,到現在聽懂大部分廣東話,工作上獲得很大滿足感。」怡中航空服務集團的客戶服務主任Vrishabh分享道。在印度新德里出生的Vrishabh,於12歲時跟隨從事製衣業的父親來港,立志成為一個律師,但由於妹妹即將入讀大學,Vrishabh 不想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所以毅然步入職場,希望能盡快為自己賺得進修的費用。
輾轉之下Vrishabh透過香港機場的職業博覽會,發現並參加機管局的「先鋒」計劃,期望透過客戶服務的工作提升應變能力及自信心,當中又以協助同鄉的經歷最為難忘,「曾經見過一名印度女士在轉機範圍內表現得不知所措,於是上前詢問下,發現她反而不諳印度語,便與英語跟她溝通,該名印度女士乘坐的廉航要求她出境再入境,方可乘搭返回印度的班機。由於她沒有預早辦理簽證,又不懂如何即場辦理,所以不能出境,不知所措,所以不能出境,十分徬徨,於是我為她在網上登記,並即時取得簽證,最後她能順利登機。」
透過在機場工作機會及這個計劃,使Vrishabh提升了他的決斷力及管理時間的能力,作出平衡航空公司及旅客利益的決定,更快了解航空業營運模式的「捷徑」。同時,在接受「中文會話培訓」後,掌握說廣東話的技巧,更易於全方位與客人溝通,學會了排難解紛的技巧,增強他攻讀航空法律的有利本錢。最近,Vrishabh更因為工作表現良好,而獲得晉升機會。
|
社交媒體發掘新天地 半工讀生活助非華語青年尋夢
外籍人士尤在港非華語青年,在香港職場上向上游並不容易,即使是土生土長的的少數族裔人士,也未必能成功融合職場。在香港出生的Islam曾從事金融投資類工作,但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在辦公室「朝九晚五」的刻板生活,於是決定尋找事業新路向。自小熱愛速度感及冀望創業的Islam,渴望能找到一份能令他大開眼界的工作,同時又能讓他有能力為家人置業和實踐創業夢,於是便立志當飛機師,一邊俯瞰全世界,一邊想像各地市民在飛機下過日常生活。在互聯網尋尋覓覓之下,他在社交媒體上發現機管局「EXTRA MILE 里・想高飛」項目旗下的「先鋒」計劃的帖文內容,便決定透過計劃賓踐夢想。
「很多人認為在機場貴賓室工作與飛機師無關,但實上這個工作崗位讓我認識航空業的各路英雄,其中我就在工作期間認識了十多位機師,了解他們投身飛機師行業的經驗,獲取了實現飛行夢的有用知識和應走的路向。」Islam自去年年初在環亞機場貴賓室(Plaza Premium Lounge)擔任客戶服務主任,同時開展半工讀的生活。
為應付白天上課,公司為Islam安排夜更工作,他一星期中約有六天從晚 11 時一直工作至翌日早上8時。雖然這半工讀的生活確實忙碌,但為了達成在 29 歲前成為A380 客機機師的夢想,他絕不言棄,會奮戰到底。
非華語青年要在香尋找工作難度比別人高,Vrishabh及Islam的故事正好說明「有心便事成」,能聽説廣東話更是他們的有利武器,他們不約而同認為,只要抓緊機會自我增值,便有成功的一日,並建議非華語青年若要自我增值便要及早儲蓄,用以提升一己的競爭力。
|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