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過後,人比較容易疲倦及經常眼瞓,惰性不其然又跑出來了!但我們都極力保持清醒,以強大的自制力迫自己起床和工作。不過,最近有一項新研究指,懶惰有效延長壽命,為了更珍惜生命,這次是「攞正牌」偷懶吧?
延伸閱讀:【新年職場】同事想派少啲利巿 老婆突變女朋友!網民:有冇咁cheap……
能量消耗低 活得更久?
今年8月,科學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具有較高代謝率的動物物種,比那些稍微慢活及具高惰性的動物物種更容易滅絕。
美國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博士研究員Luke Strotz,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那些需要較少能量來維持生命的物種,比那些高代謝率的生物生存得更久。」
負責這項研究的專家團隊,以軟體動物作為觀察對象,發現能量消耗低的物種,比能量消耗較高的物種存活的時間長得多。科學家們希望他們可以將這項研究應用於其他有滅絕風險的物種研究中,以期維持它們的長壽。
懶者生存VS適者生存
我們平時花那麼多時間來休息和放鬆,其實有科學實證支持這可以延長壽命。美國合眾社生態與進化生物學教授Bruce Lieberman說:「從長遠來看,動物的最佳進化策略是懶惰和遲緩。代謝率越低,所屬的物種就越有可能存活下來。相對於『適者生存』,對生命史的一個更好的比喻可能是『懶者生存』,或者至少是『慢者生存』。」
雖然該研究確實說明了某些物種比其他物種更有滅絕風險的諸多原因,但它發現新陳代謝在生存中發揮作用這一點將有助於提高確定滅絕概率的準確性。然而,代謝率並非大量棲息地和生態系統物種滅絕的一個因素,但代謝和滅絕之間的聯繫在能量分佈較低的生物中更為常見。
Luke Strotz補充道:「我們認為這些結果可以推廣到其他物種。接下來的一些步驟是將其擴展到其他分支,以查看結果是否與我們對其他物種的瞭解一致。」
偷懶有法
但其實就人類而言,長壽者都有偷懶的習慣,我們平日的工作壓力大,適當的放鬆和休息,確是有差電的作用,不妨養成以下三個習慣,幫助自己平衡生活。
對自己身體好的習慣:(按圖了解)
﹙資料來源:ladbible、royalsocietypublishing﹚
延伸閱讀:【新年職場】同事想派少啲利巿 老婆突變女朋友!網民:有冇咁cheap……
延伸閱讀:【新年職場】開工利市有公價 同組同事畀$100、OO可以畀$10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