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內向並非過錯,只是個人性格所致。內向的人通常做事較專注、細心,常常留意到別人未必留意到的細節。可是,別人卻可能難以理解內向的人的內心世界,亦可能覺得內向的人很難相處。為了建立與同事之間的良好溝通關係,內向的人更應下足功夫,避免在同事心中留下「獨家村」、「孤僻成性」的壞印象。
【自我增值】總是公司裡最不起眼的人?5招教你提升形象
1. 做好本份
這裡所謂「做好本份」,並非單指好好完成自己工作範圍內的事,而是應該時時記住,與同事溝通、好好交代和協商各項涉及組員的工作,其實是你的本份。千萬不要以內向為由,而避免與同事溝通。內向的人也許會非常抗拒跟同事成為朋友,甚至用盡一切方法拒絕透露自己的私事。可是,請謹記,工作還工作,萬萬不能連工作上的接觸也「避得就避」。很多時候,多說一句、多提醒一次,可以免去各種後期「執手尾」的情況。
2. 讓老闆看到你的努力
積極主動、勤於向別人顯示自己的功勞的人,往往較容易在老闆心中留下印象。可是,這並不代表內向的人就注定要被忽視。其實,在適當的時候發聲,同樣亦可讓大家留意到你的付出。口才好、習慣發表偉論的人,常常在會議上爭相發言,務求讓各大Team Head都看到他的成績。內向的人也許連發言的機會也不去爭取,卻可以其他途徑發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在完成某特定工作階段時,發出電郵交代工作時間表,又或者在報告工作時多提及自己工作的詳情。不在其位,不謀其事,若你不提出,老闆真的會連你付出過的努力也懵然不知。所以,該發表時就勇於發表吧。
【職場人際】同事可否成為朋友?調查:只有15%人願把友誼延續至下班後
3. 變得「外向」並非想像中困難
別誤會,不是要你改變性格,你可以保持內向的特質,只是應該好好把握某幾個時機,讓同事覺得你變得「外向」就可以了。例如當會議上出現Dead Air時,不要跟其他人一樣,避開眼神接觸,試試闡述上一個發言的人的觀點,或補充要點。這樣的做法,雖然只是「拾人牙慧」,但卻會令同事感激你拯救了Dead Air的窘態。又例如,在同事發出Email後,留意一下有沒有可以補充的地方,又或者把其他相關同事加入電郵收件者一欄吧,方便大家之餘,更可顯出你有認真Check Email。當然,應事先向發件者交代一聲。
【自我增值】總是公司裡最不起眼的人?5招教你提升形象
1. 做好本份
這裡所謂「做好本份」,並非單指好好完成自己工作範圍內的事,而是應該時時記住,與同事溝通、好好交代和協商各項涉及組員的工作,其實是你的本份。千萬不要以內向為由,而避免與同事溝通。內向的人也許會非常抗拒跟同事成為朋友,甚至用盡一切方法拒絕透露自己的私事。可是,請謹記,工作還工作,萬萬不能連工作上的接觸也「避得就避」。很多時候,多說一句、多提醒一次,可以免去各種後期「執手尾」的情況。
2. 讓老闆看到你的努力
積極主動、勤於向別人顯示自己的功勞的人,往往較容易在老闆心中留下印象。可是,這並不代表內向的人就注定要被忽視。其實,在適當的時候發聲,同樣亦可讓大家留意到你的付出。口才好、習慣發表偉論的人,常常在會議上爭相發言,務求讓各大Team Head都看到他的成績。內向的人也許連發言的機會也不去爭取,卻可以其他途徑發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在完成某特定工作階段時,發出電郵交代工作時間表,又或者在報告工作時多提及自己工作的詳情。不在其位,不謀其事,若你不提出,老闆真的會連你付出過的努力也懵然不知。所以,該發表時就勇於發表吧。
【職場人際】同事可否成為朋友?調查:只有15%人願把友誼延續至下班後
3. 變得「外向」並非想像中困難
別誤會,不是要你改變性格,你可以保持內向的特質,只是應該好好把握某幾個時機,讓同事覺得你變得「外向」就可以了。例如當會議上出現Dead Air時,不要跟其他人一樣,避開眼神接觸,試試闡述上一個發言的人的觀點,或補充要點。這樣的做法,雖然只是「拾人牙慧」,但卻會令同事感激你拯救了Dead Air的窘態。又例如,在同事發出Email後,留意一下有沒有可以補充的地方,又或者把其他相關同事加入電郵收件者一欄吧,方便大家之餘,更可顯出你有認真Check Email。當然,應事先向發件者交代一聲。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