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8
|
的確,「魚唔過塘唔肥」這個說法具有一定有效性,而個人的競爭力與自信亦有一部分是建基於「走得郁」的能力的。不過,留意番,「過塘」與「走甩」都是動詞、都是實際行動,而不是得個「講」字。
B這樣事先張揚,無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甚至得個弄巧反拙。即係咁︰
1/ 這實屬真人版《狼來了》的完美演繹,不是不具深刻教育意義的,應引以為鑑。
2/ 自暴其短,「我唔做架啦」說得愈多愈久,愈成為「我走唔郁」的有力鐵證;愈走唔郁,老闆愈不當你是一回事。
3/ 最大件事的是,這樣做無異於親手削弱自己的Bargaining Power。第1次講——豪畀你,當閣下超級做得嘢,就當公司真係無咗你唔得(當然,實際上絕對唔會有啲咁嘅事)——公司和老闆或多或少有點擔心,擔心失去得力員工會「拿手唔成勢」。慌忙半秒,老闆的本能反應是「取而代之」,著手做好兩手準備,務求同步過冬,安然過渡。都說,這個世界沒有誰沒有誰不行。
「其實,你係咪已經有咩打算?有嘢幫手即管開聲,幫到一定幫。」我苦口婆心,跟B打開心窗。
B一臉錯愕,問︰「打咩算?」他果然聽不明白。
「你話唔做丫嘛,相信你都計劃咗一段時間,我對你有信心。」我望著他笑一笑,希望他不會覺得「有骨落地」。
B點點頭,低頭2秒,又抬起頭說︰「我做埋啲嘢先。」
我真心希望B真係會「做嘢」——努力做好手上的工作,證明自己的價值也好;決心著手為「我唔做架啦」作好準備也罷。人總不能明明想離開,卻一直原地踏步、賴死唔走。
延伸閱讀︰
- 8種務必「企硬」的狀況
- 好人是如何變衰的?
- 職場8件一早明白、最好不明的事
- 新工人工低過而家,走不走?
- 畀次機會呀,老細……
上載日期︰2015年6月8日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