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業作為香港的四大支柱行業之一,多年來是香港經濟增長及創造就業的主要原動力,吸引了大量人才投身銀行業。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金融及保險業的就業人數達238,689人,比去年同期多出1,600餘人,可見縱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相關的工作依然渴市,包括銀行業。
延伸閱讀:【銀行熱話】 Fresh Grad入行必讀!中資外資銀行文化大不同?
三大熱門渴求人才的範疇
隨著虛擬銀行的推出、金融科技(Fintech)的盛行,究竟目前銀行業最渴求哪類型的人才呢?香港銀行學會行政總裁梁嘉麗(Carrie)表示,現時有三大熱門範疇最需要有能之士的加入,包括是金融科技、跨境業務管理及綠色金融。「金融科技與網絡安全息息相關,要成為客戶值得信賴的夥伴,一定要做好個人私隱資料的把關工作;從業員亦要了解不同地區與國家的合規事宜,以及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AML)案例。」另外,針對客戶使用銀行服務的形式轉變,她指優秀及個人化的客戶服務體驗更顯重要,要與時並進,迎合客戶的需要。
科技及大灣區是未來5年的關鍵詞
根據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銀行公會及香港銀行學會合作發布題為「提升未來銀行業人才的專業能力」的文件,在2021至2025年銀行業從業員在技能層面將出現的不同人才缺口,當中包括科技數據分析技能、銀行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創意性等軟技能。Carrie表示這正是有志入行的人士要提早準備的技能及知識。
Carrie指出,「在未來銀行業會更願意為利用人工智能(AI)來完成任務,我們希望求職者可以將AI知識應用在客戶服務和與監管機構的互動上,並且做好網絡安全的工作。」
她又強調「大灣區」將會是銀行業未來5年的關鍵詞,求職者要具備跨境業務的知識,包括大灣區的市場運作、法律和政策要求,並擁有高普通話水平,以應付越來越頻繁的跨境業務。
求職者提升面試敏感度 積極裝備自己
每年都有兩萬多名畢業學生,要脫穎而出獲得銀行的職位,必要「過五關,斬六將」。面對激烈的競爭,人力資源部門同事在篩選求職者履歷表時,會採取更「狠心」的態度,注重人才而非人手。Carrie建議求職者要鋪排好履歷表,將與應徵職位最相關的經驗放在最前,重點列出以往的成果。「如果是應徵前線的工作,不妨在履歷表中提供個人照片,大方得體地呈現值得信賴的形象,令HR留下深刻印象。」
Carrie亦留意到求職者在面試過程中敏感度不足,特別是在疫情下進行視像面試時,都有措手不及的反應,反映他們準備不足。「求職者在視像面試前應該與朋友綵排一次,確保所有硬件運作正常,而且要整理好房間,以免面試官看到混亂的狀況。」她又建議求職者如果想提升競爭力,可參考香港資歷架構(HKQF)提供的銀行業職業資歷階梯路徑圖(VQP),裡面列出零售銀行八個主要工作崗位之資歷說明,以及相關的專業資格及認證。而香港銀行學會近日亦受委任為首家銀行業專業資歷評估機構(PQAA),可頒發高達資歷架構第六級的專業資歷,程度相當於大學碩士學位水平。
Carrie寄語所有想加入銀行業的人士要把握時間裝備自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有目標就應該坐言起行,報讀相關課程增值自己,到時就可以快人一步捉緊機會。」
(以上資訊由CTgoodjobs策略伙伴,香港銀行學會提供)
延伸閱讀:【新聞熱話】有銀行又炒IT員工? 想提升競爭力要考這3個證書!
⏩⏩ 大把兼職、散工、前線好工等緊你!即用「搵工快」WhatsApp 搵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