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打工仔大部分都很內斂,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或不快的事件時,都會選擇先忍耐,然後從中學習,到壓力儲到一個難以再承受的點時,才會一次過爆發;而外國人則好像比較喜歡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會讓壓力積存。不知道各位打工仔又有沒有與ABC同事或外國人同事相處的經驗呢?
延伸閱讀:【職場熱話】第四波疫情又急又勁 員工:竟然都唔WFH
讀者Joice(化名)在一間服務對象為外國人的NGO(非政府機構)工作,機構主要協助在港的海外留學生找工作及提供支援服務,不過,機構本身以本地員工為主,最近則開始聘用ABC及外國員工。Joice投稿指有感香港人與ABC員工的處事風格和工作態度都非常不同,最近在教一位剛入職,近30歲的女ABC同事工作,當中遇到的文化差異,實在令她感到有點吃力。
即睇Joice分享個案:(按圖了解)
Joice指每位同事每日都要跟進大約4個個案,她先讓ABC同事每日處理兩個,頭一個月作為熟習期,到她工作了近兩個月時,才慢慢增加她的工作量到一般同事一樣,豈料ABC同事一聽到每天要跟進4個個案時,還未嘗試就已經向Joice表達:「我處理不了4個個案之多,所以希望這個月還是每天做兩個個案。」
Joice指其他同事聽到此番言論都無言,但同時引來反思,究竟是平時自己太過忍耐,對所有工作都逆來順受,還是ABC同事太過敢言?
說不的勇氣 反映工作能力
其實逆來順受或是太過敢言,兩個極端都未必有助職場上的發展。香港打工仔大多對過多的工作量只會敢怒不敢言,每次都覺得自己可以承受更多,然後令自己出現情緒或壓力過大的問題,所以其實在自己嘗試過後,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時間許可與否,應該試着說不。
但對於ABC同事直接說不的做法,又是另一回事,因為她都未曾嘗試便已經拒絕,這樣的工作態度未免過於幼稚和任性。加上,凡事未經嘗試便說自己處理不到,這只會顯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限,競爭力較低,她又未過試用期的話,其實相當危險呢!
然而,沒有一定正確的職場求生技,但謹記按自己的個人能力作評估,保持積極正面、肯嘗試的態度,定能助你穩步前行。
延伸閱讀:【職場熱話】第四波疫情又急又勁 員工:竟然都唔WFH
延伸閱讀:【WFH】在家工作要交報告、每日視像上司 打工仔:寧願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