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搶購外科口罩的情況已踏入第二個星期,全港市民不分超市、藥房、網店,總之一有口罩到貨消息便馬上蜂擁而至。一罩難求,若真的買不到外科口罩,便要另尋方法。有人選擇重用外科口罩,有人選擇使用布口罩,而網上更一度流傳有人自製「面罩」。到底布口罩的抗菌成效有多大?各種口罩適合甚麼時候配戴?
1. 布口罩
大家近日瀏覽各種網店時,也許會發現在各大品牌的外科口罩都售罄的同時,卻有各式各樣的棉布或紗布口罩尚有現貨可供出賣。這是因為布口罩僅能過濾較大顆粒,只供保暖和避免吸入塵土,未能阻隔微細顆粒。這類口罩雖能清水洗並重複使用,但抵抗肺炎的功效不大。
2. 活性碳口罩
活性碳口罩的過濾層,主要功用是吸附有機氣體、惡臭分子和毒性粉塵,並非用於過濾粉塵,也不具阻隔細菌穿透的功能。這種口罩常用於騎乘電單車、使用噴漆、噴灑農藥等,並應該於感到須費力呼吸或無法吸附異味時更換。
3. 外科口罩
外科口罩用於一般醫療作用。若有呼吸道症狀、需前往醫院或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地區時,便應配戴。這種口罩可阻擋大部分尺寸為5微米的顆粒,應每天更換。如有破損或弄髒,則應立即更換。
4. N95口罩
可阻擋95%以上的次微米顆粒,適合前線醫護人員使用。由於N95口罩的呼吸阻抗較高,故並不適合一般市民長時間配戴,並應避免重複使用。
外科口罩3大功效指標
雖然我們已知應選擇外科口罩作口常配戴使用,但也應留意以下3個功效指標:
1. BFE,細菌過濾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2. PFE,粒子過濾率(Particulate Filtration Efficiency)
3. VFE,病毒過濾率(Vir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這3個指標,代表口罩的各項過濾功效,指數愈高,即口罩過濾細菌、粒子和病毒的成效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