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CTgoodjobs for the latest career news, hot topics and recommended jobs!
Maybe Later Follow

【職人故事】42歲擔任英華書院新校長 首名非「英華仔」出身

【香港經濟日報專訊】直資名校英華書院校長一職,新學年起由身兼直資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接棒。由年輕直資校轉任百年歷史傳統名校,陳狄安指「新時代有新安排」,未來盼在英華豐厚歷史文化背景上推陳出新。

對於家長提出開辦國際課程的意見,他持積極開放態度,強調未來發展以學生需要為先,而學校目前最大挑戰是幫助學生在「後疫情時期」重新出發。

陳狄安現年42歲,在校齡18年的直資學校東涌港青基信書院,工作長達17年,連同署任時間,共擔任校長10年。他接受本報專訪時回顧,他在完善學校制度和硬件的任務完成,適逢英華書院前任校長鄭鈞傑在上學年結束後卸任退休,決定接任英華書院校長迎接新挑戰。

延伸閱讀︰【另類職人】街巿出身空姐轉行開凍肉鋪 無暇因公司倒閉而失落:要向前行生活!

年輕直資校轉任 掌203年老校
畢業自官校的陳狄安,由年輕直資校轉到203年歷史的英華書院,是近30年來4任英華校長之中,首名非「英華仔」出身。他形容英華的深厚歷史文化,是他過往工作從未接觸過,惟他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未來盼令學校制度更加完善,「我希望站在過往咁深厚嘅歷史、咁成功嘅背景上,繼續發展英華書院,在新時代、新教育形勢下,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並進。」

陳狄安形容,英華書院向來以「平民直資」自居,只辦本地課程,「書院有好多好傳承,但新時代有新安排」,他透露其接替英華書院校長的消息一出,便有家長向他查詢,學校未來會否考慮開辦國際課程及提高課程彈性等,他說:「我一一都聽到,暫時未有任何計劃,但以我過往十多年嘅經驗,我對呢啲建議保持積極、開放態度。」

開辦國際課程否 持開放態度

縱觀本港不少直資名校兼辦國際預科文憑(IB)課程,陳狄安說,他在十多年前亦有份為港青基信書院研究開辦IB或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GCE A-Level)課程,當時考慮到IB與中學文憑試課程同樣傾向要求學生全人發展,為提供多個選擇予學生,故最終選擇後者,以助學生發展文理商及體藝等專項,朝着自己的興趣專注發展。

他續指,獲聘任英華書院校長時,校董會並無提出開設國際課程的要求,「校董會俾充足自由度同彈性,無特別指明要帶啲咩嚟、做啲咩。」但他強調重視學生及家長等意見,由於開辦國際課程需投入更多資源,故需視乎學生需要、持分者意見及學校準備情況等,「起碼我個人唔會對國際課程有任何反感」。而他早前已跟英華小學校長就學校發展交換意見,未來亦會再深入探討,「務求令書院同小學12年一條龍教育做得更連貫、更暢順,讓學生得到一條龍學校嘅優勢同益處。」

延伸閱讀︰【另類職人】「裝修小妹」設計工程一腳踢 打破性別定型 冀為港人打造安樂窩

後疫情時期 助學生重新出發
談到上任後的挑戰,包括新推出取代高中通識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陳狄安說:「每年做校長都有當年的挑戰,其實上年挑戰仲大,疫情爆發,前年的事仲大。」相對於近年時有改動的教育政策,他認為學校目前最大挑戰是幫助學生重新出發,「疫情橫跨兩個學年,好多事情停頓了,要考慮在後疫情時間下,幫助學生在學業以至品格培養取得平衡。」

2019年反修例風波期間,英華書院曾有學生叫唱反修例歌曲及叫口號等,校方曾為有關學生進行訓輔。陳狄安直言目前難評論師生關係,但據其觀察所得,不認為師生關係差,反觀師生在疫情下接觸機會少,但隨着全日課及課外活動條件逐步放寬,未來希望致力深化師生關係。

對於英華書院前校長任內、今年首誕文憑試狀元,陳狄安笑言「多謝鄭校長留低咁大嘅重擔俾我」,他說會盡量去做,但強調該校重視全人發展的理念根深柢固,「唔會為了做狀元而去做狀元、特別谷一、兩個學生,否則違背英華教育理念。」

延伸閱讀︰【另類職人】《全民造星》創造旁白君 文卓森談追夢︰電視圈需要年輕人的熱誠

作者:馮琪雅、黃悅晴

責任編輯:蔡偉強

Advertisement

Look out for further updates on our Facebook fan page!

Looking for jobs?